Table of Contents

  1. 写在前头
  2. ArchlinuxCN Guys
    1. 老涡的博客
    2. 老 fc 的博客
    3. 老狐的博客
    4. 老肯的博客
    5. 这样下去不行啊,老奎
    6. 老艾的博客
    7. 老乔的博客
    8. 老彼得的博客

写在前头

排名有先后,但主要是按照我写介绍的顺序。

ArchlinuxCN Guys

老涡的博客

老涡的博客

这个博客可以说是非常老(博主很年轻)了:最早的一篇博客是在 2014 年,博主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博主指的不是我,我自称我或者笔者,不自称博主)。具体是什么大学,就请看最早的一批博客吧。

想我 2014 年的时候还在高中奋斗,博客连博客的一横都没有。

自称在下是不是也行?从历史来看,最早的时候站点是用 Hexo + Disqus 做的,也就是本博客现在用的系统。本博客创立 4 年后会不会也用 Hugo 呢?现在 Go 2 已经在筹备, 2021 年还会有多少人用 Go 呢?我不知道。说不定本博客甚至会在 Go 之前寿终正寝,所以还是不要太乐观为好。

博主是 ACM 队员出身,而我向来尊敬那些玩 ACM 玩的好的人。我自己初中的时候 OI 其实并不怎么样,上了高中变成半放弃状态(这跟我去搞数学竞赛也有关系,大概),到大学就基本不碰了。所以可以说,我看 ACM 人的眼光,就像是在地上的人仰望展翅翱翔的伊卡洛斯一样:他们在做我没有做到的事。

虽然伊卡洛斯最后摔死了,但我做这个比喻没有这层意思。真的,不骗你。

老 fc 的博客

老fc的博客

穿过 fars.ee ,我们到达了 Farseerfc 的博客。

卡片式的设计,让人想起谷歌的 Material 风格。当然实际上跟 Material 其实一点都不搭边,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見栄を張る 吧。看了关于主题的博文,先确认是基于 Material 的 FC 自主风格。

老 fc 的一些个人信息在 about 页可以找到,不像老涡需要在一篇篇博客中找寻蛛丝马迹。作为一些补充,他是 Archlinux 的 Trusted User,负责管理 community repo 以及其他的一些东西。

最早的一篇博客在 2006 年……算了。这已经不是高中初中的水平了。

博客里只有一两篇博文的水平属于硬核科普类,就是懂的都能看懂,不懂的根本看不懂的那种。除此之外的都是贴地气的水平。

2013 年有一篇博客叫《嫁给我好吗》。对!

嫁给我好吗!

我的脸和笔记本都在发烫,大概是 WebGL 的原因吧。

老狐的博客

老狐的博客

Hello world. 可以说是每一个写程序的人都要经历的通过仪式。在这种意义上, 老狐的博客记录的是一个人成长的历程。据本人(我不自称本人,虽然我认识一个自称本人的人)说下学期(大概是 2019 春季)开始会记录一些课堂上的内容,这无疑会给成长增添一层新的含义。

博客的主题非常简洁舒适。在这种意义上我喜欢这个博客胜过 fc 的博客。loser 的互舔伤疤

因为博客内容目前来说还很少,没法通过内容凑数,所以用一些别的东西好了。

说到用 Megumi 命名的人物,可能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丸户史明原作轻小说 Saekano 《不起眼女主角的培育方法》里的加藤惠。漩涡最近(2018.12.5 现在)刚刚经过 fc 购买了全套的 Saekano ,并 po 了一篇博客。我们这里一个大跳 A 过去欣赏一下。

这样前三个人就紧密的联系起来了,不愧是我。

说到狐狸,在日本神道中,有被称作稻荷的狐神,稻荷神是象征稻子的农耕神,同时也是食物之神。稻荷也用来指油炸豆皮,比如稻荷寿司,就是用油炸豆皮包上馅的寿司,而加入油炸豆皮的面就被称为狐狸。我个人有幸吃过包醋饭的稻荷寿司,软酥的炸豆皮,配上微酸的醋饭,非常对我的胃口,一次能吃 10 个。

饿了。

老肯的博客

老肯的博客

偷偷把老肯的博客也加进来。

非常正点的 Material Design ,连我这种外行人都能看出来的程度。和老 fc 一样用 Pelican 打造。

网站很大程度上受支仓冻砂原作的轻小说《狼与香辛料》里女主人公的赫萝的启发。头像就是赫萝本人,颜色是赫萝发色的橙色,站点名取自赫萝的故乡 Yoitsu, 爱用“咱”“汝”“呐”。老肯的 ID KenOokamiHolo ,也不出例外,来自贤狼赫萝(Kenrou Holo),在此基础上训读狼字,得到KenOokami Holo。

贤,即聪明。耳聪目明,是一个音游玩家必备的素质。耳聪,指能听出旋律。目明,指能看清音符。就像稳准狠是拍苍蝇必须的三点一样,玩音游也必须要这两点。自称贤狼,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朝着这一目标看齐。

说到支仓,这个人可以说是非常喜欢兽耳了。他的作品《狼与香辛料》(包括续作羊皮纸),《梦沉抹大拉》(坑了,还好没看),女主人公都是长着一对兽耳。其社团 Spicy Tails 作品《WEE》也提供了猫耳 patch,搞什么呢

虽然会混一些近况报告,但绝大多数都是由技术贴构成的。

这样下去不行啊,老奎

( ・_・)

由于数据库实验要求写一个图形化界面,因此我曾经用 Express.js + MySQL 写了一个简陋的数据库前端。这玩意现在还放在 GitHub 上。

做的事情是在网页上用 Javascript 访问 Express.js 提供的 API 获取数据,以生成表格以及图表。图表部分由于用了特定的复杂查询(如求和啊,过滤之类的),因此整个程序变得不简洁,也就没放到 GitHub 上去,大概没有放上去。

总之这个架构是这样:根据 query 的不同,由 Javascript 向 HTTP 服务器请求 raw data ,再由进行渲染。

而这,基本就是老奎的博客 的框架。

所以打开博客里的一篇文章的顺序如下:

  1. 第一个 RTT,发送 GET 请求,获取 HTML 文件
  2. 第二个 RTT,发送请求获取 HTML 文件中的 js 文件,在这里,主要是 main.js 和 ice.js,以及文法高亮的 highlight.js
  3. 第三个 RTT,执行 Javascript :在 js 代码中,发送 HTTP 请求,获取 Markdown 以及 CSS 文件
  4. 对获取的 Markdown 进行渲染并显示

而且文章没有渲染好的时候是不会显示,因此博客内容要 2 个 RTT 之后才会显示。

其实如果加载文章以及 CSS 的代码如果直接内嵌在 HTML 里,就不需要等待获取和执行 js 文件了,不过已经无所谓了。

另外 Disquz 评论显示不出来被关了。老奎!这样是不行的!

如果希望了解老奎是怎样的一个人,还是推荐去他的推 逛逛,因为在他的博客上你只能听听《Arrietty’s Song》,看几篇密码学相关了。

老艾的博客

老艾的博客

拖了很久很久。这篇早该写了,我告诉自己。但事实上,我总拿不出一点契机来促使自己坐在电脑前,敲打薄膜键盘。仿佛夏日的幻象一般,越是靠近,越清楚它遥不可及。

唯一不像海市蜃楼的是,造成这一切的,毫无疑问都是我自己。所谓契机,只是我拿的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掩盖住下面吝于见人的自己的,一件简陋的蓑衣而已。

我可以说,我很喜欢 Sakuzyo 的曲子(例如 lost memory 这种),而老艾的名字又有 Axion 在里面。或者说最近看了 Maquia ,片中男主角的名字叫 Ariel 。如果我静下心来问问自己,这些是否都是真正动笔的缘由呢。

都不是,我对我自己说。到头来,我写点什么东西,还是因为我想写罢了。

我不想写了,于是契机便消失了。

关于老艾这个人,我想我知之甚少。我见过老艾平静,见过他嬉笑,见过他怒骂。但老艾是什么样的人,我很难说,我对这个问题有那么一点斤两。毕竟仅仅是网络上的,透过文字的了解。但也许比仅有透过文字的了解更糟糕的,是根本没有想去了解。

表面上对他人敞开了心扉,事实上,却什么都进不来。我想,这份冷漠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吧。

关于老艾的博客,虽然开张比我的晚半年(自满),但论其内容是可以算是,Arch 风味的,标称的 Tech blog 的。这个页面上的,除了老涡和老狐的博客,都是技术向的博客(老奎的偏向科学,所以也应排除在外)。我会钦佩人的纯粹,单纯的去分享。我,就不愿把自己学到的半斤八两的知识,裱上金闪闪的边框,陈列在博客里供人观赏,可能这和我才疏学浅也有关系:我感觉,我学到的,都有人写过博客了。

可我有时候还是会有写一点什么的冲动。这冲动就像想叫别人 RTFM 的冲动一样难以抑制。这两者好像是矛盾的。不过,如果能写出一步一步,手把手的技术文章来,那也就是一本新的、特化的 manual 了。

话说回来,我想写一些只有我会写出来的东西。可现在的我真的做到了吗。

或许没有。或许有。总之,有个目标应该不是坏的。

P.S. 老艾的博文页面,左上角有一个小书签的图标,点它虽然没有什么可见的效果,但是点起来如同蜗牛伸缩的触角一般,颇有手感。

老乔的博客

老乔的博客

老乔也是老油条了,2014年本科毕业(这年我还没入学),毕业后曾经在 Deepin 工作过一段时间。 2012 年就有了一篇关于 Deepin 的文章,这时老乔大三,也就是说,他和 Deepin 的不解之缘从本科就开始了。

令我感触很深的一篇是 2015年9月6日,记博客迁移到 Typecho 。虽然只有短短几段,但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无奈。

本博客应该也是从 2017 年, hexo 框架开始的 。不过本博客从一开始我就很懒,没自己写主题(我记得自己不止一次地想改目前的架构,但是没有动过一个手指头)。看现在的博客框架,有用 Go 的 Hugo(见上),有很好多语言支持的 Pelican(见上),还有自制框架的(见上),用 nodejs ,而且很多插件年久失修的 hexo 就感觉比较束手束脚了(主要还是我不会写 Node.js,以及渲染引擎的 Jinja 也不会用)。老乔迁到了 Typecho ,我却连迁都懒得迁。

总而言之,与我相比,老乔算是非常爱折腾(褒义)的人了。

不过这也是到 2015 年为止了。从那以后,老乔的博客就没再迁过。

或许是来自工作、生活的压力,或许是爱好的变化,当初兴致勃勃,蓦然回首,已经兴味阑珊。从"make things work as I want" 变成仅仅的 “make things work” 。不仅是老乔,我自己身上也慢慢发生着这种变化。

回顾这些年来的心路历程,就像是在小溪边上行走。看到了漂亮的鹅卵石,就捡起来带走。渐渐的,走过的路越来越多,鹅卵石的重量也变得难以承受。于是,原来一些视若至珍的鹅卵石,就被放下了。放下的时候,感觉当一些重负卸去后,轻轻松松就能回来重拾这些石头,但直到最后,也没有再捡起来。

希望多年以后,再看到这个博客,如果我想到的是:“哈!我当时原来对这个着迷啊。”然后小小沈浸在过去一会儿,我就满足了。老乔博客中记录的点点滴滴,或多或少也是类似的东西吧。

老彼得的博客

老彼得的博客

这是一个忘记的故事。


故事要回到 2016 年,西交利物浦的湖畔。

一位青年在湖边漫步。他看到湖边有一些漂亮的鹅卵石,便拾起了几个,继续前行。

不过多久,他又发现了一些更漂亮的鹅卵石,于是丢下手中的一些石头,拾起了一些新的。

青年低头看了看时间,四年已经过去了。


老彼得算是非常能折腾的人, 网站名 typeblog 也是他自己写的博客平台的名字( typeblog powered by typeblog )。大概是 19 年的时候,老彼得转向了 standard notes,一个免费、开源、完全加密的笔记应用(阅读说明文)。

不过老彼得的折腾并没有在此止步。可能是不满足于其功能,他重新写了一个博客,名叫 Paprika ,来支持 standard notes 的写作。现在老彼得的博客就用的是 Paprika 。新的博客是全英文的,罗列着一些技术贴,而老彼得 typeblog 时代的博文,现在不知沉睡在哪个角落。

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